爱自己,从发现自己的「需要」开始

“爱自己”这一理念,想必不少人都曾提及。然而,我想探讨的,远不止于关注自身感受、学会拒绝他人,而是更深入的问题:当我们内心感到不适时,究竟该如何应对?

在咨询工作中,我常常向当事人抛出这个问题。有人会回答:“知道呀,就是对自己好一点。”接着,我会进一步追问:“那你可知道,当内心渴望被爱的感觉时,该做些什么才能拥有这份感受呢?”

有些当事人觉得自己生活艰辛,渴望感受到自身值得被善待。我会问:“那你知道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觉得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意义非凡吗?”还有一些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忙着照顾伴侣,当自己感到孤单、遭遇不公平对待,渴望被照顾时,我会问他们:“伴侣做些什么,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被照顾呢?”

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当事人往往一时语塞,难以给出答案。此时,我会邀请他们一同深入内心世界,探寻哪些行为能让内心得到回应、收获满足,甚至学会自我满足。在此,我也想邀请你一同思考:如何学会自我满足?

首先,不少人面临着一个困境:相较于清楚知晓“我想要什么”,我们往往更敏锐地感知到“我不想要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对喜欢与不喜欢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程度。

对于不喜欢的事情,我们格外敏感;然而对于喜欢的事物,却很少停下脚步,细细体味、铭记于心,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沉浸在享受之中。通常,我们只是觉得事情进展顺利,却不会特意去珍藏这份喜欢的感受。就好比,吃到一顿不合口味的餐点,我们可能会生气,甚至久久难以释怀;但若是吃到自己喜欢的菜肴,最多也只是感慨一句“今天这顿饭真不错”,很少会铭记那一刻的美好。

所以,倘若我们渴望一直品尝到“美味佳肴”,而非选择不吃或勉强下咽,就必须学会认识并铭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如此一来,即便下次未能寻得新的美味,我们依然能回味当初那道心仪之菜带来的愉悦。

我们需要学会认识并铭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

有些人身处关系之中,或许会说:“如果他真心想照顾我,我自然能感受到他的爱。”我理解这种心境,就如同在你饥肠辘辘之时,有人端来你最爱吃的菜肴,会让你倍感温暖;但倘若无人如此,尤其是亲近之人也未能做到,你可能会满心失落。然而,我也时常思索,倘若对方满怀真心,却不知如何照顾你,而你又无法清晰表达自身需求,那么你们二人就可能在彼此的期待中陷入迷茫与失望。一方急于表达爱意,另一方却因未被照顾而孤单失落。

或许,我们可以慢慢来。也许当下的伴侣无法时刻为你端来那道治愈心灵的佳肴,但倘若你能了解自己的喜好,并清晰地告知对方,下次你只需说“我饿了,给我那道我最爱的菜”,他便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此一来,至少能确保你的需求得到回应,这不仅能让你感到满足,也能让对方有机会表达爱意。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你知道该如何爱自己吗?

答案是:从日常生活着手,用心观察、细细感受自己在何时满心欢喜,又在何时对他人心生爱意。

持续不断地了解自己,并努力付诸实践。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我们永远能够提升被爱的感受,不断学会如何满足自己。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觸動你我的心靈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s://www.zhiyu15.com/renjiguanxi/352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