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们的童年成长历程中,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事情。这些经历并不会随着我们长大成人而烟消云散,反而会如影随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心理咨询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人渴望探讨童年的成长经历与内心感受。他们前来倾诉的主题,或许是对爱的深刻体悟,或许是对过往的失落与遗憾。
内容目录
童年感受被忽略的佳妮
初次见到佳妮时,她还是一名学生。她全身名牌加身,顶着一头时下最流行的长卷发,妆容精致,水晶指甲熠熠生辉。佳妮告诉我,只要她有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她。然而,她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却唯有男友才能给予。她泪眼婆娑地说,自己时刻都需要感受到男友的关爱与亲密的肢体接触,只有这样,她才会觉得安心。但最近,她又失恋了,原因竟是前男友无法忍受她过于紧密的相处模式。被分手后,佳妮感到无比空虚,内心极度渴望有人来爱她,可同时又对被遗弃的感觉充满恐惧。这一次,她克制住了自己想要通过交友软件结识新男友的冲动,转而选择与心理师交流,倾诉她的困境。
在帮助佳妮冷静下来之后,我试着问她:“除了男友,你还能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其他人的爱呢?比如家人、朋友,或者心爱的宠物对你的热情?”佳妮沮丧地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她说父母总是忙于工作,从小就没有人关注过她的感受。只有当她开始表达愤怒时,父母才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询问她发生了什么事,随后却又指责她想太多、太敏感。
所以,当佳妮进入青春期开始谈恋爱后,那些追求者全力以赴的呵护、满足她需求的举动,以及热情的拥抱和肢体接触,让她不再感到空虚。但这也让她陷入了沉迷于恋爱感的循环之中,一旦失恋,就会立刻寻求新的恋情。如今的佳妮,很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因此渴望做出改变。
在开始疗愈创伤之前,我先向佳妮解释,她需要先了解因童年情感忽视而受到的伤害。那些在生活中不被允许表达的想法和需求,以及不被接纳的种种情绪、感受和身体体验,其实一直隐藏在大脑记忆和身体之中。甚至在成年后,人们也会不自觉地重演这些情感受伤的经历,形成一种固定的生命运作模式。
不过,关于创伤会重演这一点,大家也不必灰心。世界知名的创伤疗愈专家——彼得·列文博士也曾分享过他对于创伤重演的独到见解。他认为,重演的创伤其实为人们带来了疗愈的机会,人们并不会因此而被囚禁在创伤之中。曾经的创伤终究需要被看见、被了解,而且创伤本身蕴含着智慧。直到有一天,时机成熟,支持资源到位,再加上当事人通过自我接纳、理解和寻求疗愈,依然可以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完整的人。
请重视童年发展性创伤与情感忽略的影响
在创伤的相关研究中,童年发展性创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重视。从定义上来说,这是指从儿童生命早期开始,持续性地面临因父母缺乏适当的抚育或者虐待而导致的困境,从而带来重复性的创伤经验。这种创伤的影响力深远,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后的身心健康与行为发展。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与依附关系有关的情感伤害,它不易被察觉,却又十分常见,比如遭遇父母的忽视、错误的教养方式,家中缺乏无条件的爱和情感上的安全感等。
谈及童年期情感忽视——简称CEN(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就需要提到这是由临床心理学家钟妮斯·韦伯(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个概念。
Dr. Jonice将其定义为:一种由于父母没有能力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伤害。
她认为,很多父母并不了解,爱孩子和感受孩子的情感同样重要。所以,即使是生活上照顾得十分周到的父母,也有可能做出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行为,同时也会给孩子留下创伤阴影,影响他们日后建立依附关系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复原和社交能力的损伤。
在我们讨论童年情感忽视的影响之前,需要先理解,疗愈依附关系能够带来诸多好处:
- 它能让人们在情感交流和与他人的互动中,体验到安全感。
- 促进人们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需求和情感。
- 强化人们辨识、争取并接受身体和情感相关滋养与支持的能力。
- 帮助人们建立可信任且健康的人际关系,与他人相互依存、相互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只能靠自己。
- 让人拥有适当的自尊,在生活中能够设定合理的人际与情绪界限,懂得拒绝,也能毫无羞耻、愧疚和恐惧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以开放的成长型心态生活,在亲密关系中也能选择充满爱与健康性的关系。
了解你经历过什么,同时相信这不是谁的错!
回到佳妮的案例,在我们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活化迷走神经进行共同调节,帮助佳妮体验到自己也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感受,获得安全感。同时,我们也支持佳妮在日常生活中去辨识这些反应和需求是来自童年的内在小孩,还是成人后的自己。因此,探索童年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佳妮回忆起童年的经历,让她感到难受的事情其实是自己的原生家庭背景让她感到羞愧。父母年龄相差30岁,没有感情基础,在家中几乎没有互动和情感连结。佳妮回忆起父亲是一个安静木讷的人,而母亲则容易生气、动辄打骂。童年时期的佳妮,很难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当我们在会谈中有机会触及佳妮的童年感受和内在小孩时,我会邀请佳妮试着让成年的自己与童年的自己对话。佳妮泪流满面地向内在小孩表达心疼,并承诺会照顾好自己的感受。神奇的是,佳妮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逐渐不再过度依赖男友的即时满足。
Dr. Jonice Webb在其专书中指出,要觉察童年情感忽视可能并不容易,因为它常常隐藏在忧郁、焦虑、创伤、婚姻议题、教养问题、悲伤以及其他一些状况的背后。很多时候,是在接受心理咨商治疗之后才会被发现,多数情况下是由专业治疗师先辨识出来,再带领童年情感受忽视者一起去探索并进行疗愈。所以,常见的状况是,前来咨询的人可能会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接纳,或者对自己生气。他们不太了解情绪是如何运作的,包括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难以信任他人、无法建立安全感,不愿意依赖他人的照顾,倾向于强烈要求自己独立等。
若有这些自我觉察后,接下来我们可以探索和了解自己经历过什么。同时,请相信这不是谁的错!导致创伤的行为有时源于父母缺乏了解,或者是代代相传的结果。但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选择相信生命的智慧,信任希望的存在。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案例都在见证着疗愈的发生!
对于童年情感忽视的疗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已经开始意识到童年依附关系的影响,并做出了改变的决定,那么在专业治疗师的带领下,人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好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拓展身心的容纳之窗,稳定并强化安全感,提升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以及有效建立自我照护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进行自助。我强烈鼓励大家每天进行一些情绪和身体的觉知与反思练习,尝试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创造让身体舒适、情绪平静的体验。通过呼吸练习,让自己的呼吸和步调慢下来;时常写下感恩日志,扩展支持资源清单;通过改善睡眠、增加健康饮食等行动,提升身心免疫力;运动也可以提高对压力的耐受力,即使只是定时散步,也能增加身体活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只要你愿意开始,耐心地循序渐进,终会看到效果!
关于想要建立自信与自我疼惜的准备,我想说的是:
请记住,你并不孤单!也别忘了好好肯定自己过去的努力!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祝福,正送给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相信在往后的生活中,会有丰富而正面的影响进入你的生命,让你体验到更多的喜悦和意义!祝福你!